閱讀摘要

【愛的藝術|弗洛姆】

Bonnie Lo
4 min readOct 15, 2019
The Art of Loving|1956

弗洛姆在書中指出愛情終極目標是「克服人的孤寂和實現人與人的結合」。因為孤獨感是每種恐懼的根源,我們清除恐懼的方法可以透過「愛」去達到。

意思是什麼呢?

他在書中其中一個例子是指出,亞當與夏娃意識到他們之間有區別和差距時, 亞當把責任推卸到夏娃身上,而沒有通過愛情去達到新的結合。

即係,佢話:「屌你,話就話係夏娃叫亞當食個蘋果*,但係你可以唔L去食嘛。哎吔,你又食咗。好啦,大家好Happy咁吞咗個蘋果落肚之後,好似開咗眼咁,終於發現大家原來唔一樣,你竟然驚喎!驚都算啦,你九秒九指住夏娃話:『屌你咩,叫我食乜L嘢啊,最衰都係你!』」

原本可以大家都處於同一狀態,是可以一起圍爐取暖再想想下一步,發揮「愛」出來,但亞當就先聲奪人指責夏娃,所以就沒有達到愛情新結合。

*Actually,聖經無話係食蘋果,當住係先。

那麼「愛情新結合」又是什麼?

他提出愛情要素有四種:關心、責任心、尊重和認識。書中有解釋,不看書也可以上Goggle Search,會出現很多類似的話題,當然看書原汁原味比較好。

弗洛姆作為宗教追擊手*,在書中都談及宗教塑造出來的社會價值觀,他認為那不是「愛」,其中他說:「父愛(~神愛)是有條件的愛,做到某件事才會得到;母愛,因為孩子就愛,無條件地愛。」

兩者都不好,父愛條件式愛情變成一種有權威性的事物,他叫你做什麼,你就做什麼,那不是「愛」;母愛的無限包容及無限關愛,根本不必做其他事就直接有人愛,那都不是「愛」。

而且,在他眼中母愛令到孩子對生活充滿敵意和恐懼。因為母親不同父親,首先母親那種「忘我」狀態去愛孩子已經夠可怕,加上她不似父親會列出怎樣得到愛的條件,孩子會變得擔心母親的責備,想盡辦法去滿足母親的願望,結果孩子內心就會戰戰兢兢過日子。

*Actually,弗洛姆作為精神分析大師,只係對宗教問題好大研究,我相信佢無意追擊掛……只係當代宗教同精神有大關係。

那弗洛姆口中的「愛」會是什麼呢?

他說:

「愛首先不是同某一個人的關係,而更多的是一種態度,性格上的一種傾向。」

「愛情的存在只有一個證明:那就是雙方聯繫的深度和每個所愛的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。這也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愛情唯一成果。」

以弗洛姆的說法,如果我的男朋友說要養我,讓我可以懶洋洋過日子,我是可以生氣地罵回他,因為他根本!不!愛!我!

--

--

Bonnie Lo

自由身編劇|This is my blog, I write down my thoughts.